English

健康科普

感冒会引起暴发性心肌炎!李艳君博士提醒您这些症状一定要当心!

by 日照心脏病医院 更新于:2020-05-28

经常听说,
有些身体健康的人,
竟然被所谓的小感冒夺去性命。
多数情况下,
是遭遇到了暴发性心肌炎。

想必,您看过这个,

也看过这个



那心肌炎到底是什么?

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请

日照心脏病医院/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
心内科李艳君博士

科普这种“致命”疾病的相关知识~


心肌炎是什么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包括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和心律失常。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毒素/药物毒性3类,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为常见。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

暴发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上与普通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并没有特征性差别,其更多的是一项临床诊断。一般认为,当急性心肌炎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很快出现严重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心原性休克,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时,可以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症早期病死率虽高,但一旦度过急性危险期,长期预后良好。

本病冬春季发病较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时间疲劳可能易发。李博士提醒大家一旦怀疑或拟诊本病,需高度重视,尽早识别,快速反应,多学科协作,全力救治,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暴发性心肌炎不仅只是心肌受损,病毒侵蚀、细胞因子释放、免疫反应还可导致全身多器官损伤,也是一个以心肌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心脏损伤最为严重,并且是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心脏损害导致泵功能障碍是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对心脏泵功能和循环的机械支持是患者转归的决定因素。同时,对其他器官的保护和替代治疗也是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损伤期的重要手段。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患感冒、流感

或者病毒性肠炎之后,

并不会罹患病毒性心肌炎。

但每一次的病毒性感冒或者肠炎后,

都有患病的可能。

感冒后,一旦出现以下症状,

我们就要高度警惕了:

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但是许多患者早期仅有低热、明显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这些症状可持续3~5天或更长,多被患者忽视,也不是其就诊的主要原因,却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线索,因此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  

2.心肌受损表现: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3.血液动力学障碍:为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原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或休克表现,如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焦虑不安、大汗、少尿或无尿等;可出现皮肤湿冷、苍白、发绀、可呈现皮肤花斑样改变、甚至意识障碍等。少数发生晕厥或猝死。由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故心脏大小正常,泵功能异常多仅表现为弥漫性心肌收缩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而正由于其基础心脏大小正常,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心肌代偿机制来不及建立,心脏泵功能的异常尤为严重。
4.其他组织器官受累表现:暴发性心肌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包括肝功能异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可达1~2万U/L、严重时出现胆/酶分离)、肾功能损伤(血肌配水平升高、少尿甚至无尿)、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呼吸系统受累如肺部感染甚至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种多器官功能的异常除了继发于心脏损害外,病毒侵蚀及免疫损伤导致的直接损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导致患者全身情况急剧恶化。部分患者因肺损害严重而表现出严重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的低氧血症、呼吸困难,从而被诊断为重症肺炎而忽略了心肌炎诊断。


预约挂号

官方公众号
预约电话
0633-22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