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体检季
总会听说
身边有朋友查出甲状腺结节!
为什么平时一点感觉都没有
脖子摸着也皮滑肉嫩的
一查就有甲状腺结节了呢?
结节会不会癌变?要不要治?
一旦长了甲状腺结节是不是就离
“甲亢”或“大脖子病”不远了?
是不是从此必须要告别海鲜,戒掉碘盐了?
要不要马上手术?
如果您也有这么多疑问的话,
认真看完这篇就懂啦!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肿块,并且会随着人的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结节,其实只是肿瘤、囊肿、炎性团块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物的一种形态描述。
最近几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肿瘤的前三位,要知道,在十年前甲状腺癌还很少见。临床发现,约有20% 以上的正常人被查出发现甲状腺中有结节,一般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并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结节似黄豆或蚕豆大小,质地软韧,并会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其中女性比男性多,比例约为4:1。美国的资料表明,4%-7%的成年人在体检时可发现甲状腺结节,而通过超声波检查甲状腺,或尸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更多,可高达30%-50%。
看到上面的数据,是不是感觉背脊发凉?有没有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别紧张,尽管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但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恶性仅占不到5%。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不要惊慌,医生通常需要综合考量才能判断出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那么检查甲状腺结节,是B超好还是CT、磁共振好?甲状腺的影像学检查中,B超是最准确的,CT、磁共振(MRI)次之。如果要看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可以再做CT。
甲状腺结节中,85%-95%是良性结节。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90%以上又都是低度恶性的。通常来说,良性结节不需要手术治疗,除非结节的大小影响美观或吞咽了,才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另外,如果结节血流丰富、边界不清、有沙粒样钙化等都可能提示结节为恶性。但是,最终的判断还是需要去医院做活检才能确定。对于直径小于1cm、仅B超检查发现、体检未触及的结节,注意随访动态观察,半年复查一次B超,增大明显者需采用手术治疗。
可以参考以下几点:①对于增长迅速、高度怀疑恶性、穿刺证实恶性者;②结节较大、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有压迫症状者;③非甲状腺肿流行区的年龄小于20岁的结节;④合并甲亢的结节。
如果发现有钙化,也不要过度紧张。“钙化”确实是癌的提示,但并不是所有钙化都是癌。临床发现:沙粒状钙化点的恶性几率要高于大块状钙化。所以,如发现钙化,最重要的是找个有经验的医生再次通过B 超仔细观察、综合判断。如同时还有血流供应丰富、结节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等因素,医生才会怀疑恶性,需要进一步通过活检来确诊。
同时,建议去做个甲状腺功能检查,这个检查其实是为了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甲亢、甲减或者甲状腺炎症等疾病。但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却与此项检查无关,因为很多甲状腺癌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是正常的。
有良性结节的人应该适当降低TSH水平(促甲状腺激素)。
海产品。对,没看错,是海产品。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人多吃海产品,而不是如一般人想象长结节了不能吃海货。TSH如果>2.5,则需要吃优甲乐来控制结节。
十字花科食物:卷心菜、白萝卜等,因为可以使T3、T4合成受阻,从而升高TSH,尽量少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结节患者,只要TpoAb、TgAb、TRAb这些抗体是阴性,无需忌碘;若TpoAb、TgAb、TRAb阳性,则要少吃海带、紫菜类高碘食物。
总之,当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之后,还要结合病史、症状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针对不同病因及性质的甲状腺结节,给予科学合理的处置,而不是统统地“一刀切”。
不轻视,不恐慌,才是保证健康的正确心态,希望今天的科普对您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