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就像人体内的发动机,通过自身收缩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并带走代谢废物,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为什么会有人得冠心病?
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会损伤动脉管壁,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质会不断往管壁内迁移,破坏动脉管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血管壁内层逐渐增厚,形成斑块,管腔变窄,血管弹性下降,管壁变硬,血流通过减少,这个病理过程叫做"动脉粥样硬化"。
它是怎么产生和进展的?
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厚,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堵塞,使心脏的供血逐渐减少,当斑块堵塞冠状动脉管径达70%以上时,心肌就会发生缺血、缺氧,患者表现为胸痛、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称为“心绞痛”。
有时候,斑块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破裂,机体认为血管受到了损伤,于是调动大量血小板以及其他物质帮助堵住破口,血栓就形成了。如果血栓过大就会使血管管腔被完全堵塞,或血管发生明显痉挛导致血流中断,对应供血区域组织就会受损,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心肌缺血超过一定的时间,心肌细胞将发生永久性坏死,如果缺血面积较大,可能发生心衰或者猝死。
临床表现
与心肌缺血相关的胸部不适(心绞痛):
(1)部位: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不适通常位于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紧缩或胸口沉重感,有时被描述为颈部扼制或胸骨后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可伴有呼吸困难,也可伴有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或虚弱感、头晕、恶心、坐立不安或濒死感。呼吸困难可能为稳定性冠心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有时与肺部疾病引起的气短难以鉴别。胸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持续时间:通常持续数分钟至10余分钟,大多数情况下3~5 分钟,很少超过30 分钟,若症状仅持续数秒,则很可能与心绞痛无关。
(4)诱因:与劳累或情绪激动相关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当负荷增加如走坡路、逆风行走、饱餐后或天气变冷时,心绞痛常被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累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劳累之后。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常可在数分钟内使心绞痛缓解。
如胸痛性质发生变化,如新近出现的进行性胸痛,痛阈逐步下降,以至稍事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甚至休息或熟睡时亦可发作。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往往怀疑不稳定心绞痛。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常常超过半小时),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并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出汗、发热,甚至发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猝死。
需要注意:
不是所有冠心病都必然伴有心绞痛。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些人毫无任何不适或者症状,只是查体时发现有心电图或者心脏超声异常,做了冠脉造影才发现是严重的冠心病;也有的患者直至出现心衰表现才来医院就诊发现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会提升疼痛阈值,患者无法感知不适(这才是最危险的),导致就诊延迟。但仔细追问病史,绝大多数病人还是有过不适的,只是不严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胸口疼痛也并不一定就是冠心病导致,心包炎、心肌病等其他心源性疾病,以及肺部、消化道、神经肌肉甚至精神性疾病也可能出现胸痛等类似临床症状。尽管难以区分,对于那些患冠心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记住一些典型症状可以帮助病患保持警惕,一旦病发可以尽快寻求帮助,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
怎么知道是不是冠心病呢?
需要到医院抽血、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冠状动脉CTA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推荐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如果您还有心脏方面的其他问题
欢迎拨打我们的咨询电话:
0633-2222220